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茶产业让山区人民摆脱贫困

    信息发布者:龚明隆
    2019-05-17 19:18:27   转载

    鹤峰网讯(特约记者 龚明隆 王政)在国家级湖北省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境内,白云缭绕的大山深处,连片成块的有机茶园若隐若现。虽然已立夏,但茶农们依然在茶园采摘茶叶。

    走进下坪乡胜利村,看到茶园满眼的绿,农户正在抓紧采摘,到处一片忙碌的景象。“漫山遍野的茶园,不愁没有钱用,从清明节到现在我每天收入在200元以上。”胜利村五组村民龚伦明脸上乐开了花,每天早上7点多他就来到茶园采摘茶叶,下午将摘好的茶叶送往附近的加工厂,一个上午下来,就有200元的收入。一个月来,龚伦明的茶叶收入达两万多元。胜利村像龚伦明这样的人多得不得了。

    该村打工青年龚城,瞄准胜利村打造2000亩有机茶园的契机,放下在广州从事物流的工作,回乡创业,他协助父亲龚明兵办起了专业合作社,更新茶叶加工设备,从清明到谷雨期间,加工名优茶3000斤,通过物流和在外务工的亲人、同学销售,收入过100万元。

    退伍军人刘志华,回到农村以后,毅然决然的留在家乡创业;为让老百姓的茶叶能变成活钱,他办起了茶叶加工厂,每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上。而今,胜利村有茶叶加工厂6个,连片成块的茶园2000亩,自然荒山茶1000多亩。

    村里发展茶产业给家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。过去,生活在胜利村的多数村民住着破房,走着泥巴路,祖祖辈辈都是守着荒山受着穷;短短两三年,大部分村民都盖起了新房,村里有了干净整洁的通村、通组、通户公路,整个村在群山环抱中绿意盎然,如一幅山水田园画,令人向往。

    是什么改变着胜利村贫困落后的面貌?正是从一片茶叶开始。胜利村山多耕地少,交通闭塞,曾是十里八乡知名的贫困村,但村民与茶却有着不解的情缘,村里种茶、制茶、喝茶的历史悠久,零星的传统种植并没有改变胜利村村民的生活,因缺乏资金、技术,规模小、产量低,经济效益不高,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,村里的山成了荒山,田里长满了一人多高的杂草。

    多年来,鹤峰县下坪乡党委政府为改变胜利村贫困落后的面貌,深入分析研究,认为该村有得天独厚的高山气候,常年云雾缭绕、雨量充足、土质肥沃的气候环境,发展茶产业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。

    如何将种植茶叶的效益放大?如何带动村民增加收入?考验了当地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。搭上国家脱贫攻坚政策“快车”,下坪乡党委政府常与鹤峰县农业、林业、国土,财政等相关部门积极对接协调,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,对茶园统一规划,高标准改造山林、土地、农田,完善生产路和水利设施配套建设;鹤峰县茶叶局积极协调茶企对土地流转丈量、茶园规划、种茶技术、茶叶加工生产等问题,为企业、农户排忧解难;胜利村支两委和驻村尖刀班围绕“村民为主体、基地为依托、市场需求为导向”的格局,由东狮子茶业、阳光农业、齐天农业和洪家山茶业作为茶农的依托, 邀请村民参与,极大调动了村民种茶的积极性。

    胜利村主任龚佑斌诉记者,胜利村共8个村民小组,391户1192人,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48户478人,自大规模发展茶产业以来,在尖刀班的帮助下,目前该村全部脱贫。

    如今,“茶”在胜利村人的心里分量越来越重,与这里的村民告别贫困实现了有效“嫁接”,村里的茶产业一头连着企业、合作社,一头连着种植户;一头连着村民,一头连着市场,正生动演绎着农业产业化向现代化进军的新模式,一场观光茶园,生态茶园,沿着茶马古道走向一带一路,延伸到世界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